黄体生成素(LH)是一种由垂体分泌的关键激素,在女性的生殖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卵泡的发育、成熟到排卵和维持黄体功能等,发生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会对生育结局产生深远影响。
黄体生成素可与卵泡刺激素(FSH)共同促进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当卵泡发育至成熟阶段,黄体生成素会出现一个急剧上升的峰值,并触发排卵。排卵后,黄体生成素会迅速转换角色,开始促进黄体生成。在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会持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孕激素对于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状态起着关键作用,它会为胚胎着床作准备,让胚胎能够顺利在子宫内扎根生长;雌激素则会协同孕激素,共同调节子宫内膜的厚度,为胚胎的早期发育提供适宜环境。
黄体生成素低的成因:
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功能不全时,黄体的发育和功能会受到阻碍,进而无法正常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的转化和维持出现异常,不利于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增加流产的可能性。
内分泌失调:在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这一复杂的内分泌调节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功能障碍,都可能打破黄体生成素分泌的平衡。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作息、过度节食减肥等,都可能干扰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常功能,影响黄体生成素的合成与释放,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殖内分泌紊乱的问题,如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月经不调、不孕和流产风险增加等。
黄体生成素低意味着什么?
美国HRC-Fertility生殖医疗中心专家表示,黄体生成素的正常数值在女性的不同生理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在卵泡期,黄体生成素的正常范围一般在2.12 - 10.89mIU/ml。进入排卵期后,黄体生成素会迎来爆发性增长,其数值范围大幅提升至19.18 - 103.03mIU/ml。排卵结束后,进入黄体期,黄体生成素的数值会回落至1.20 - 12.86mIU/ml。
当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黄体功能就会受到抑制,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孕激素和雌激素。这两种激素分泌不足时,子宫内膜就难以维持适宜的厚度和状态,从而导致胚胎着床困难,即便成功着床,也可能会因缺乏足够的激素而难以维持妊娠状态,进而引发流产。
所以,黄体生成素低对流产风险的增加有着清晰且连贯的作用路径。一项针对试管婴儿失败案例的研究表明,在因流产导致试管婴儿失败的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女性存在黄体生成素水平偏低的情况。
赴美试管,如何避免黄体生成素低对妊娠的不良影响?
1、进行医疗干预
HRC专家通常会在囊胚移植后,根据女性的黄体生成素水平和孕激素情况,合理安排黄体酮的补充方式和剂量。女性在使用黄体酮补充治疗时,须严格遵循专家的嘱咐,按时按量用药,并定期复查激素水平,以便专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指导生活调理
在应对黄体生成素低的问题上,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饮食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从饮食方面来看,女性可多吃富含激素的食物,如大豆、黑豆、豆浆、豆腐等。豆类中富含大豆异黄酮,这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其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雌激素的作用,调节女性体内的激素平衡,对黄体生成素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以大豆为例,每100克大豆中约含有150 - 200毫克的大豆异黄酮,长期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雌激素,促进黄体生成素的正常分泌。除了豆类,一些谷类食物,如小麦、黑米、燕麦等也含有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坚果类食物,如核桃、杏仁、腰果等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物质都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黄体生成素的正常分泌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除了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关键。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干扰人体生物钟,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常功能,进而打乱黄体生成素等激素的分泌节奏。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至关重要。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激素调节,也有助于黄体生成素的稳定分泌。
联系我们:400 111 1951
微信公众号:HRC FERTILITY官方公众号 (HRC-IVF)
微信视频号:HRC FERTILITY
客服微信:hrc_service02
咨询电话:15501217090